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工作动态 > 市内信息

2025国际减灾日“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阅读次数: 作者:安全与政策法规宣传科 信息来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10-13 11:54
【字体大小:

一、国际减灾日由来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每年10月13日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二、国际减灾日设立宗旨

设立这一日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它,在全球范围内宣传防灾减灾的知识,提高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风险意识,助力发展中国家应对自然灾害,推动在灾害风险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每年,联合国都会围绕当前最紧迫的减灾议题设定一个主题,引导全球共同行动。

2025年国际减灾日

今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强调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各类灾害事故风险群防群治,推动构建多元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保护好灾害脆弱群体,加强防灾减灾中的韧性建设。

2025国际减灾日主题目标

推动各国加大对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企业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抗灾韧性;强化政府、企业、社区的协同联动机制,形成“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恢复”的全链条减灾模式;推广传统知识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减灾方案,提高应对复合型灾害的能力。

五、工业企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引

1.强化风险识别与评估,做到“心中有数”

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组织专业力量,系统识别企业面临的地震、洪涝、台风、雷电、火灾、爆炸等潜在自然灾害和事故风险。

评估关键环节脆弱性: 重点评估危化品仓库、动力中心、厂房结构、排水系统、关键生产设备等重点区域的设防标准和安全状况。

2.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做到“手中有方”。

修订应急预案: 结合风险评估结果,修订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明确预警、响应、撤离、救援、恢复等流程。

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 因地制宜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特别是夜班、节假日等薄弱时段的演练,检验预案效果,提升全体员工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根据预案要求,配足配齐消防器材、防汛物资、急救药品、应急照明、通讯设备等,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随时可用。

3.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做到“根基牢固”。

加固关键设施: 对老旧厂房、仓库、广告牌等进行结构加固,对设备进行防风、防雷、防洪改造,提升其物理抗灾能力。

构建弹性供应链: 评估供应链上下游风险,与关键供应商共同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供应渠道,增强供应链的弹性。

4.培育安全文化,做到“人人有责”。

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宣传栏、内部平台等,持续向员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

建立全员责任制: 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明确并落实各岗位的防灾减灾安全责任,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