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工信局 > 规划信息
索引号: 1134160079358026XN/202302-00013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企业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2-01 发布日期: 2023-02-01
索引号: 1134160079358026XN/202302-00013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企业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2-01
发布日期: 2023-02-01
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2-01 09:13 信息来源: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

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以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省经信厅的正确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按照市委“六一战略”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有力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结构趋优,工业经济总体呈现持续恢复、稳中加固的良好态势。现将2022年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2023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22年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

(一)持续加强运行调度,经济形势实现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6.36.53.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4.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0个百分点,居于全省第2位、皖北第1位,分别比一季度前进123个位次。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22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282.5亿元,同比增长14.8%,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利润总额98.6亿元,同比增长54.4%,高于全省62.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营业收入利润率达7.7%,居全省第2位。制造业增加值GDP的比重20.5%。主导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高标准推进华夏酒城建设,2022年,全市五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14.0%,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23.6%,拉动全市增长7.7个百分点。

(二)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制造业提质扩量实现再升级。紧盯全市工业项目入库、推进关键环节,围绕项目落地建设、入库纳统、建成投产等做好工作。古井贡酒、板集煤矿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拉动效果明显。加大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扶持力度,今年以来,我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7个,获批4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2家平台。加大制造业项目推进力度,做好招商落地制造业项目后续服务工作,引导企业谋划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全市新入库工业项目351个、计划总投资43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7%61.2%。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12.8亿元、同比增长18.8%,完成工业技改投资97亿元,同比增长27.7%,分别居全省第10位和第4位,比低谷时前进6位和10位。

(三)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扶优育规实现新突破。建立扶优育规库,加强规模企业、优势企业培育,对新投产企业、规下样本村样本点企业和近两年退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0家,总数达到681家,比2021年底净增16家,彻底扭转了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连续五年持续减少的被动局面。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对首次进入规模工业企业,市财政一次性奖励资金15万元,同时县区配套15万元奖励资金。截至目前,市财政已对前三季度首次进入规模工业企业的66家企业拨付奖励990万元,县区配套990万元,合计1980万元。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降本减负规定,2022年全市累计直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91.2亿元。

(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专精特新畅通新赛道。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五企培育路径开展梯度培育。2022年,我市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17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4家。目前,我市共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5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专项行动,1-12月份,合作银行共计向30199户小微及制造业中小企业投放贷款257.09亿元。其中为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24.99亿元。今年以来开展供应链金融专精特新贷、亩均英雄贷等10场专场银企对接活动,共授信户数103户,授信金额10.02亿元。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巩固培育20家已进入或有望进入安徽省民营企业100强的企业。通过产业扶持、要素保障、并购合作等措施推动我市民营企业规模提升、进位晋级。制定下发《亳州市优秀企业家评选方案》,拟评定26名优秀企业家,将按程序予以通报表扬。

(五)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数字赋能实现新进展。培育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今年共认定3家企业获得2022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安徽省新产品16个,安徽工业精品4个,推荐22三品示范企业申报安徽省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积极推进企业建平台上平台用平台。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白酒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冯了性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获省经信厅认定,持续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场景培育力度,鼓励引导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场景。今年以来,共推荐9家企业申报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企业申报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注册认证企业已达768家。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白酒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入围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方向名单。安徽省古井酒文化博览园成功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六)全面落实工业节能降耗,绿色发展跑出加速度。今年以来,我市共有3家企业获批2022年安徽省绿色工厂,13家企业被评定为2022年(第二批)市级绿色工厂。顺利通过省农膜专项整改验收。开展砖瓦窑厂节能环保专项督查,目前中央、省生态环境督察反馈关于砖瓦窑厂信访督办件,已全部办结,绩效分级C级以下砖瓦窑厂已按要求停产。工业节能工作成效凸显,全市工业企业分步式光伏电站已建成并网101家,并网规模99.83MW,年发电量可达1.2亿度。为105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提出节能改进措施370余项。2022年,我市规模工业能耗增速下降0.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24%,拉动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2.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结构不优。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居多,企业规模较小,且仍处于产业中低端环节,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企业融资能力弱,成本高,目前主板上市公司仅古井公司1家企业。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内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工业投资后劲不足。全市工业投资存在着在库工业项目少,缺少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项目推进不快,签大投少情况普遍,投资周期长。全市在库项目511个,计划总投资967亿元。其中,超1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16个,超50亿元项目仅有2个

三是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较少。目前,我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占全省4%;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仅占全省0.8%。按照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条件,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不占优势,目前没有1家中医药制造业企业被评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全市经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六一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强基筑优“提质”。持续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下滑企业的监测分析,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入规企业、专精特新、亿元企业等42个培育库,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动态调整、科学调度,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完成全市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以上的目标。其中,涡阳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5%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蒙城县力争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以上;利辛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8%,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0%以上;谯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0%、技改投资增长20%;亳州高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1.5%;工业投资增长12%、技改投资增长10%,亳芜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0%。

(二)梯度培育“扩量”。积极实施“大树培育”计划,摸排筛选成长性较好的60家企业,持续跟进、一企一策、重点帮扶,力争2023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以上(其中,蒙城县新增40家,力争50家;谯城区、涡阳县、利辛县新增40家以上,亳州高新区新增30家以上,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新增20家以上);推动优质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跳,力争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年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0家、超10亿元企业8家、超20亿元企业3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企业涡阳县要力争新增2家、利辛县、蒙城县、谯城区分别新增1家;超10亿元企业谯城区要新增3-5家,其余县区分别新增1-2家;超亿元企业亳州高新区新增15-20家,谯城区、亳芜园区分别新增10-15家,涡阳县、蒙城县分别新增8-10家,利辛县新增5-8家)。

(三)激发动能“增效”。加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确保全年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认定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5家,认定安徽省新产品5个,认定安徽工业精品5个;积极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力争年度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行业级2个,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新登记企业600家以上。加强为企服务效能,每季度举办一次产需对接会,依法依规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降本减负政策,助企降本增效;提升平台服务质量,确保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每家年服务企业300家以上;10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每家年服务企业100家以上;8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对基地内企业服务做到全覆盖。

(四)项目建设“提速”。2023年亳州市重点工业项目251个,总投资850.7亿元(其中,涡阳县39个、总投资271.5亿元,蒙城县18个、总投资77.2亿元,利辛县33个、总投资56.8亿元,谯城区58个、总投资75.5亿元,亳州高新区53个、总投资172.8亿元,亳芜园区50个、总投资200.9亿元);一季度新开工项目44个,总投资67亿元(其中,涡阳县8个、总投资9.4亿元,利辛县4个、总投资13.9亿元,谯城区9个、总投资19.1亿元,亳州高新区7个、总投资12.66亿元,亳芜园区7个、总投资25.6亿元)。要以2023年重点项目、一季度新开工项目为抓手,加强调度2019年以来新上工业项目竣工、纳统情况,强化对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的摸排、调度、协调和服务。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坚持市县联动、条块结合,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落地”集中攻坚,坚持做大存量与招引项目并举,持续跟踪项目投资转化。

(五)绿色发展“减碳制订出台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左右。依法依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对照先进标准开展低碳工艺革新和减碳升级改造,防止“两高”项目盲目扩张。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认定市级绿色工厂10家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园区、区域间链接共生和协同利用,推进行业间横向耦合、资源共享、生态链接。建设工业企业光伏电站50家以上,年度建设规模100MW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