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工信局 > 规划信息
索引号: 1134160079358026XN/202403-00002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其他 / 其他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3-01 发布日期: 2024-03-01
索引号: 1134160079358026XN/202403-00002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其他 / 其他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3-01
发布日期: 2024-03-01
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3-01 15:16 信息来源: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3年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

2023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加快推进六一战略实施,大力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

(一)着力加强协调服务,工业经济稳健运行。深入实施工业稳增长五大行动,扎实推进扶优育规,加强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和要素保障,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23,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居全省第4位、皖北第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6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居全省第4

(二)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夯实。紧盯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的建设、纳统、竣工、投产等关键节点,统筹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入库等工作,确保项目扎实推进。2023年,工业投资增长18.6%、居全省第10位,技改投资增长23.4%、居全省第8。抓实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月度考核持续位居皖北六市前列。

(三)统筹调度常抓不懈,华夏酒城建设稳步推进。位推进华夏酒城建设,编制三年规划,细化任务清单,逐月调度推进落实,加快构建一核一区一圈多点发展格局。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产区内涵稳步提升。谯城区获批安徽浓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古井贡酒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亳州市酒厂、安徽双轮酒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古井贡酒、金不换荣获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标志产品。药酒融合初见成效,酒旅融合持续加强。古井集团欣肝保倍植物发酵饮品”“玫瑰蔓越莓酵素饮品荣获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大金奖金奖,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十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四)着力强化数智赋能,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宣贯、数字化诊断服务和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3,推广应用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2173家,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规模工业企业全覆盖。新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个、首版次软件1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9、企业技术中心4、省级新产品29个,谯城经济开发区获批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

(五)“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化,要素资源配置优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开展情况被省亩均办全省通报表扬,谯城区获批全省首批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县(市、区),蒙城县经开区入选省级经济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20强,谯城区入选全省县(市、区)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30强。

(六)专精特新引领发展,企业活力持续激发。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实施专精特新倍增行动,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政策宣贯和企业培训。2023年以来,摸排发布用工需求12期,涉及企业416家、13741全市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6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4家。谯城区中药产业集群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七)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节能降耗持续推进。坚持绿色发展总基调,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培育,加快工业节能节水改造,以工业绿色转型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6全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居全省第1位。

(八)落实落细工作措施,安全生产防线筑牢筑稳。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靠前带队督导检查、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等工作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履职档案,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2023,先后组织开展制造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业企业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活动6次;建立安全应急产品目录,筛选入库产品14个。  

    二、2024年工作计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大会及全国、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等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市人代会各项工作部署,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推进“六一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立足“1215“重点目标,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力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抓运行调度。紧紧围绕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持续实施工业稳增长“五大行动”,完善工业运行工作体系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下滑企业的监测分析,加强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调度,分层次分行业持续深入开展产需对接,帮助企业找订单、稳配套,助企脱困解难、复产稳产、做强做大。特别是强化春节前后的工业生产监测调度,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用工、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开门红”。

二是抓产业升级。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巩固延伸产业链条为抓手,全力打造“4+6”产业集群,加快华夏酒城建设,扎实推进现代中药、白酒、高端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产业发展,用好用足国家、省、市支持技术改造的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持续优化传统产业的行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规上医药制造业、白酒及保健酒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产值均增长15%以上。

三是抓项目建设。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统筹推进项目谋划、项目建设、项目入库、建成投产等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不断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问题,确保项目扎实推进,力争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
    四是抓扶优育规。扎实推进工业企业“扶优育规”工程,动态调整规模企业、“大树计划”等系列培育库,开展包保服务,强化分类培育,强化要素保障,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力争2024年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
    五是抓创新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企业强化科研投入,充分发挥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示范园区引领带动作用,力争新增认定1个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树立一批行业转型样板,引导制造业中小企业“看样学样”。
    六是抓活力提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1条”、省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8条”举措,高效落实各项惠企助企政策,扎实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家恳谈会,清单化闭环式解决企业困难,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大力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扩面认定工作,支持指导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鼓励支持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七是抓深化改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依法依规差别化配置财政、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引导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产业链集聚,认定发布“亩均论英雄”改革白名单,指导谯城区做好“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工作,促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提质提效。

八是抓绿色转型。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等后备企业培育,加快实施工业节能节水改造、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加快淘汰高耗能机电产品,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九是抓安全生产。持续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三管三必须”工作原则,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安全管理培训活动。持续推动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工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十是抓能力提升。全市经信系统干部能力水平提升迫在眉睫。要持续强化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作风锤炼,补齐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经验做法、担当作为等方面的短板不足,努力打造懂工业、善服务、有作为的行家里手,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更好的服务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局。

十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围绕各项目标,强化协调配合,加强调查研究,狠抓贯彻落实,提高履职能力,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各方面全过程,守牢廉洁、保密、安全红线、底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