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工信局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60079358026XN/202509-00013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36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15 发布日期: 2025-09-15
索引号: 1134160079358026XN/202509-00013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36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15
发布日期: 2025-09-15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3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9-15 16:24 信息来源: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市工商业联合会: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亳州花草茶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依托“世界中医药之都”金字招牌和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以及底蕴深厚的健康养生文化优势,亳州市“药食同源”品类衍生的花草茶产业近年来持续呈现持续超高速增长势头,全市花草茶快递业务量由2018年的3500万件上升到2024年的6.2亿件,年均增长率超过55%,连续5年获评全国“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2024年快递量居全国单品第一位。加工贸易市场份额占据全国80%,是全国最大的花茶生产加工地,被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授予“花茶之城”称号。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引导产业集聚,优化发展布局。设计规划适合花草茶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亳州花草茶生产、研发基地,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公共检测中心、灭菌除虫智能化设施、标准化仓储库。如谯城区坚持全功能性综合园区定位,搭建了谯城花茶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振谯花茶大健康产业加速器,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场地,共享通讯、网络、物流设施,形成创业创新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孵化成活率。基地现孵化生产企业84家,2024年产值达7.25亿元,解决就业1200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单位”“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入驻加速器生产企业8家,年产值近10亿元,2024年被评为“省级众创空间”。建设完成十河花茶电商产业园,总使用面积19000平方,正在规划打造古井镇花茶健康产业园区建设。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申报“亳州花茶”集体商标,按照要求搜集有关证明材料,正式提交国家商标局。制定了“亳州花茶”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授权部分符合准入条件的生产企业规范使用。开展“亳州十大花茶”品牌及“亳州花茶十佳诚信企业”评选活动,豪门保健品公司贡菊冰茶、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石斛黄精人参茶、奈良家生物公司菊花雪梨茶、方敏医药科技公司红枣姜茶等获“亳州市十大花茶”品牌,大桑园、三义堂、芳香苑、柒色茶田等获“十佳诚信企业”。谯城区积极上线“谯城花茶”公共品牌。打造统一的“中华药都、谯城花茶”推广文案和图案标识。与江南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合作,对产品配方进行认证,为谯城花茶品牌背书。先后在亳州、合肥、上海高铁站设立品牌形象店,实景展示、销售谯城花茶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及大健康产品。形象店内设立城市联动会客厅专区,打造“产业+会客”一体式展销窗口。目前合肥高铁南站、亳州高铁南站谯城花茶线下形象店已正式营业。

  (三)严格标准规范,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开展了全市花草茶行业质量标准培训,邀请市市场监管局、省食品协会专家对安徽省代用茶地方标准、质量管理规范等进行解读,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所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标准变化以及前沿趋势,确保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符合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将花茶列入《亳州市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目录及明细》,推行全程网上办理,提高“行业门槛”。紧紧跟踪《安徽省代用茶地方标准》修订,目前标准修订项目申报书已报送省卫建委,省卫健委已受理。

  (四)加大市场开拓,助推行业发展。借助京东集团优质平台和推介能力,组织赴北京与京东集团深度对接,促成了京东健康将我市花草茶产业作为京东健康滋补产业带核心项目予以推进。组织开展了“2024年安徽春茶节暨亳州春季滋补大赏”“新实力大生意-1688平台TOP优质好商全新升级计划”活动,会同淘天集团淘工厂组织召开花草茶、白酒保健酒、特色食品电商销售知识培训会议,促进交流和合作,助推花草茶产业加快发展。举办了《白酒花草茶食品配套产业产需对接会,100余家白酒、保健酒、花草茶、特色食品生产及配套企业参加了会议。部分白酒、花草茶配套企业在会上进行了产品推介,三家金融机构进行了惠企政策宣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强化技术创新,实施数字赋能。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支持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行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三义堂、从仁堂、纳百川、康美新药健康公司等企业获批专精特新企业称号。万花草生物科技获批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古井健康科技公司每日悦轻酵素、欣肝保倍植物发酵饮品获得2024年安徽省新产品称号。谯城区充分利用江南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资源研发平台,授权打造植物饮料、方便食品(膏滋)、糖果制品(压片糖果)等食品品类、农特产品类、养生康体类、全域旅游类等公用子品牌,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目前已建成花草茶类创新创业平台5家,其中省级创新2家(安徽亳药千草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安徽省保健品中药原料药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省级创业平台2家(谯城花茶基地安徽省众创空间和振谯花茶加速器安徽省众创空间);市级创新平台1家(安徽方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获批“亳州市中药保健茶配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区深化产学研合作,与江南大学共建“花草茶功能成分提取与健康产品联合实验室”,重点研发花草茶抗氧化、降糖等功能性产品。联合安徽农大设立“花草茶加工工艺创新中心”,尽快攻克低温杀菌、风味锁鲜等关键技术,制定企业团体标准。

  (六)加大监管力度,高位推动整治。印发《中药材暨花草茶大健康产品市场整治工作方案》《亳州市网络销售代用茶等食品“清网行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亳州市2025年度食品生产安全重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的整治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难点问题。制定印发了《亳州市大健康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亳州市大健康产品市场管理规范检查要点》,建立了网格化的包保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执法检查行为,实施了拉网式监督检查。对不能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不符合生产卫生规范要求的,责令改正,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今年5月以来,共督促注销花茶企业78家。严肃案件查办。综合运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投诉举报、舆情搜索等渠道,广泛搜集花茶企业的违法违规线索,对存在轻微违法行为的采取约谈、警告等办法督促其整改到位;对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两超一非”、连续抽检不合格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依法处罚到位,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

  (七)做好服务保障,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专业人才引育。实施“花草茶产业英才计划”,对引进的博士、高级工程师给予安家补贴;联合亳州学院开设“花草茶电商与品控”定向班,每年定向培养一批技能人才。同时选派高校专家入驻辖区重点企业,协助技术升级。与中行亳州分行、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亳州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等三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加强与各专业机构的深入合作和对接,为花茶企业健康规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积极摸排安徽万花草生物科技、芊荷(安徽)健康产业公司、三义堂生物科技公司等作为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上报省经信厅,将亳州花草茶作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报省工信厅、工信部进行重点培育。积极争取省食协成立安徽省食品协会亳州工作站,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拓宽、提升服务质量,助力产业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市在花草茶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诚如您在提案中指出,目前在花茶产业迅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行业乱象丛生,生产工艺及质控存在问题;给花草茶产业的信誉带来负面影响,威胁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要重点加强企业培育,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引导产业集聚。依托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按照基地孵化、标准厂房转化、独立供地发展壮大的思路,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引导市场要素资源、中小微花草茶生产企业向亳州高新区、亳芜产业园区和谯城经开区集中,在园区内建设花草茶产业园(基地),由基地统一配套基础设施,提供产品展示、检验检测和营销平台,引导花草茶产业生产要素向基地集聚。

  (二)突出品牌培育。突出“养生亳州”品牌定位,积极申报“花茶之都”,以更大的影响力引领花草茶产业走向世界。构建“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体系,继续完善“亳州花茶”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品牌运作模式、准入标准、奖惩措施等,加快提升我市花草茶品牌的整体影响力和知名度。谋划推进建设亳州花草茶专业市场建设,与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调味料专业市场形成互补优势,做强做大亳州大健康产业规模。

  (三)加强宣传推介。进一步拓宽网上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等,快速提升药食同源产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提高市场份额占比;借助社交电商平台如拼多多、小红书等,利用用户之间分享购物体验和产品推荐,借助社交网络的传播力,扩大亳州花茶产品的影响力和口碑。在电视、网络、展示中心及自媒体等开辟宣传栏目,植入统一的亳州花茶元素,宣传推广“亳州花茶”公共品牌,提升亳州养生花茶知晓度和认可度。

  (四)推动转型升级。一是优化平台布局,推动创新载体提质增效。加快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为创新发展筑牢基础。同时鼓励其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省企业研发中心等省级平台,提升平台层级。二是深化政策协同,支持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行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多元化投入体系,鼓励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快投放进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继续用好国家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政策,扩大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政策受益面,全方位护航企业成长。四是帮助企业汇集高端创新资源,精准策划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强化跟踪服务,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五)加大监管力度。继续按照《中药材暨花草茶大健康产品市场整治工作方案》《亳州市网络销售代用茶等食品“清网行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亳州市2025年度食品生产安全重点整治工作方案》,实现网格化包保,切实加强对生产企业监管,规范生产加工行为。尤其要强化网络销售花草茶产品质量监管,综合运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投诉举报、舆情搜索等渠道,广泛搜集花草茶企业的违法违规线索,对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两超一非”、连续抽检不合格等严重违法行为的要依法处罚到位,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严肃追责。

  

  

  办复类别:B

  联系电话:5553621

  

  20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