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工信局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60079358026XN/202509-00020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84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15 发布日期: 2025-09-15
索引号: 1134160079358026XN/202509-00020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84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15
发布日期: 2025-09-15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8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9-15 16:29 信息来源: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民革亳州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花茶产业监管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依托“世界中医药之都”金字招牌和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以及底蕴深厚的健康养生文化优势,亳州市“药食同源”品类衍生的花茶产业近年来持续呈现持续超高速增长势头,全市花茶快递业务量由2018年的3500万件上升到2024年的6.2亿件,年均增长率超过55%,连续5年获评全国“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2024年快递量居全国单品第一位。加工贸易市场份额占据全国80%,是全国最大的花茶生产加工地,被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授予“花茶之城”称号。

虽然全市花茶产业总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是也向您提案中指出,仍然存在品牌意识不强、生产环境不整洁、原料储存不当、生产过程不规范、安全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甚至存在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的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亳州花茶的整体形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花茶产业存在问题,开展了中药材暨花草茶大健康产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并从引导产业集聚、加强品牌建设、严格标准规范、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引导企业规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引导产业集聚,优化发展布局。设计规划适合花草茶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亳州花草茶生产、研发基地,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公共检测中心、灭菌除虫智能化设施、标准化仓储库。如谯城区坚持全功能性综合园区定位,搭建了谯城花茶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振谯花茶大健康产业加速器,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场地,共享通讯、网络、物流设施,形成创业创新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孵化成活率。基地现孵化生产企业84家,2024年产值达7.25亿元,解决就业1200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单位”“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入驻加速器生产企业8家,年产值近10亿元,2024年被评为“省级众创空间”。建设完成十河花茶电商产业园,总使用面积19000平方,正在规划打造古井镇花茶健康产业园区建设。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申报“亳州花茶”集体商标,按照要求搜集有关证明材料,正式提交国家商标局。制定了“亳州花茶”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授权部分符合准入条件的生产企业规范使用。开展“亳州十大花茶”品牌及“亳州花茶十佳诚信企业”评选活动,豪门保健品公司贡菊冰茶、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石斛黄精人参茶、奈良家生物公司菊花雪梨茶、方敏医药科技公司红枣姜茶等获“亳州市十大花茶”品牌,大桑园、三义堂、芳香苑、柒色茶田等获“十佳诚信企业”。谯城区积极上线“谯城花茶”公共品牌。打造统一的“中华药都、谯城花茶”推广文案和图案标识。与江南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合作,对产品配方进行认证,为谯城花茶品牌背书。先后在亳州、合肥、上海高铁站设立品牌形象店,实景展示、销售谯城花茶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及大健康产品。形象店内设立城市联动会客厅专区,打造“产业+会客”一体式展销窗口。目前合肥高铁南站、亳州高铁南站谯城花茶线下形象店已正式营业。

(三)严格标准规范,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开展了全市花茶行业质量标准培训,邀请市市场监管局、省食品协会专家对安徽省代用茶地方标准、质量管理规范等进行解读,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所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标准变化以及前沿趋势,确保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符合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将花茶列入《亳州市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目录及明细》,推行全程网上办理,提高“行业门槛”。紧紧跟踪《安徽省代用茶地方标准》修订,目前标准修订项目申报书已报送省卫建委,省卫健委正在组织专家论证。

(四)加大监管力度,高位推动整治。印发《中药材暨花草茶大健康产品市场整治工作方案》《亳州市网络销售代用茶等食品“清网行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亳州市2025年度食品生产安全重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的整治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难点问题。制定印发了《亳州市大健康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亳州市大健康产品市场管理规范检查要点》,建立了网格化的包保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执法检查行为,实施了拉网式监督检查。对不能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不符合生产卫生规范要求的,责令改正,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今年5月以来,共督促注销花茶企业78家。严肃案件查办。综合运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投诉举报、舆情搜索等渠道,广泛搜集花茶企业的违法违规线索,对存在轻微违法行为的采取约谈、警告等办法督促其整改到位;对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两超一非”、连续抽检不合格等严重违法行为的要依法处罚到位,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

(五)做好服务保障,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专业人才引育。实施“花草茶产业英才计划”,对引进的博士、高级工程师给予安家补贴;联合亳州学院开设“花草茶电商与品控”定向班,每年定向培养一批技能人才。同时选派高校专家入驻辖区重点企业,协助技术升级。与中行亳州分行、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亳州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等三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加强与各专业机构的深入合作和对接,为花茶企业健康规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积极摸排安徽万花草生物科技、芊荷(安徽)健康产业公司、三义堂生物科技公司等作为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上报省经信厅,将亳州花草茶作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报省工信厅、工信部进行重点培育。积极争取省食协成立安徽省食品协会亳州工作站,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拓宽、提升服务质量,助力产业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仍然要在引导企业重视品牌、提升质量、规范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按照《中药材暨花草茶大健康产品市场整治工作方案》《亳州市网络销售代用茶等食品“清网行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亳州市2025年度食品生产安全重点整治工作方案》,实现网格化包保,切实加强对生产企业监管,规范生产加工行为。尤其要强化网络销售花茶产品质量监管,综合运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投诉举报、舆情搜索等渠道,广泛搜集花茶企业的违法违规线索,对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两超一非”、连续抽检不合格等严重违法行为的要依法处罚到位,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严肃追责。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办复类别:B

联系电话:5553621

 

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