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工信局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60079358026XN/202509-00023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323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15 发布日期: 2025-09-15
索引号: 1134160079358026XN/202509-00023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323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15
发布日期: 2025-09-15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32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9-15 16:31 信息来源: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刘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情况

(一)聚焦核心技术,强化创新引领。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机制,成立市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建立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印发《亳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42026年)》《亳州市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从开展数转诊断、挖掘典型场景等十个方面,系统推进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二是深化产业集群与数字技术融合,围绕“一县一策”聚力打造县域先进制造业集群,谯城区医药产业、涡阳县绿色食品产业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亳州市医药集群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现代中医药、白酒及保健酒、绿色食品、轻纺服饰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一区一业一样板”转型试点。三是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支持古井集团、协和成药业、正宇面粉等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古井集团获评省级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建设白酒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包括物流服务、采购服务、检测服务、培训服务四大平台,企业人力成本节约75%、能耗降低30%,该平台入围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方向”名单。

(二)加大政策支持,激发企业转型动力。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关于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措施,积极组织企业、园区申报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近三年共下达我市数字化转型系列政策专项资金9206.56万元、拨付市级奖补资金3407.7万元,惠及企业305家;争取省级资金2509.5万元,支持15家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创新开展融资支持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小微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引导融资担保机构保持0.8%的较低担保费率,市财政安排融资担保代偿补贴资金495万元,截至5月底全市融资担保在保金额88.05亿元,在保户数18672户。三是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引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进万企”宣贯活动,举办全市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巡回大讲堂(亳州站)、百园万企数字化转型江淮行(亳州站)等专项活动,先后有1600多家企业参与,今年以来已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培训会、推进会等6场次。

(三)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数字人才。一是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聚焦“4+6+6”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要绘制人才、技术需求图谱,每年发布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科研院所企业行”“中医药青年人才亳州行”等特色引才活动30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65万个。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用人需要,协调有关单位不断优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实施技能人才“校企定制”培养计划。目前,我市共有11所中职院校与201家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工作,2024年以来共培训学生1.3万名。三是创新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双向共聘”行动,通过选派“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畅通人才在高校、院所和企业间双向流通渠道。目前,全市已聘任“科技副总”19人,“产业教授”20人,正推进科技成果转化11项。

(四)优化服务生态,强化转型支撑。一是高质量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市成功创建古井白酒行业级、益源电力区域型、市信息产业公司区域型等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打通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培育专业化转型服务商队伍,遴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27家企业建立亳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引导服务商为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目前已对全市389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评估诊断服务。2025年,计划为2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三是推进数字化软件服务包应用,成立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工作小组,指导企业申领应用数字化软件服务包,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全市2173家中小微企业已通过羚羊平台申领软件服务包。四是实施制造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行动,提升工业企业单机装备、生产线、制造车间等生产单元智能化水平。全市已创建省级智能工厂10个、数字化车间48个,2025年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全市认定基础级智能工厂56家,获评先进级智能工厂12家。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推进重点行动,提升转型质效。一是深入推进“点线面”一体化发展,在“点”上推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加快上云用平台,围绕中医药、白酒、绿色食品等重点行业形成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企业样板;在“线”上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打造行业应用场景,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在“面”上开展“一区一业一样板”试点引领,促进园区集群式数字化转型。二是实施制造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行动,提升工业企业生产单元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支持企业申报卓越级智能工厂。三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以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组织实施以“设备换新、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提高工业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二)强化服务支撑,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围绕中医药、绿色食品、轻纺服饰、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领域,打造行业型、专业型、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平台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强化数字化转型智力支撑,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制定“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的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围绕细分行业的共性需求,深入挖掘典型场景,大力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决方案,为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三)加强要素保障,破解发展瓶颈。一是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培育复合型数字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实训基地,开展联合培养。积极引进制造业数字化领域高水平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常态化举办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班。二是强化资金支持,积极拓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支持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及设备更新改造提供低成本、便捷金融服务。三是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对数字化转型能力测评、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数字化诊断等工作进行定期调度,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妥善解决。

 

办复类别:B

联系电话:0558-5555262

 

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826